今天新橄榄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我们为什么上大学|《大学之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我们为什么上大学|《大学之路》
什么是大学?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
如果你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而且想知道这个答案。那么你一定要读一读吴军老师的这本《大学之路》才行!
作者吴军博士,毕业于
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著名的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的风险投资人。他其他的著作《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硅谷之谜》、《智能时代》都是豆瓣评分9分左右的书,并获得过多种奖项。(俞敏洪和王石为这部书作序,可见这本书的分量!)
吴军博士的书,深入浅出,读之有味。作者丰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往往让读者获得新的视野。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了解一个国家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了解这个国家的学校。年轻人你,即使你不打算出国上大学,《大学之路》也值得一读,因为 宽视野有助于人生的发展。
《大学之路》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先是从四个小节剖析了 大学的概念: 大学是怎么来的?什么是精英的教育?最好的大学是什么?所谓最好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什么?接着作者介绍了 两类高等教育: 纽曼式的教育和洪堡体系;然后作者从自己的求学经历出发,为我们剖析了自己对大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国私立大学管理和名校录取中存在不公平做出进一步的解析。下册主要是介绍一些美国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环境和历史以及很多个人观点(这个观点都是很全面和详细,会让你体会良多)。
吴军博士在序言里这样提到: 透过这些大学培养学生的方法,想申请大学的年轻人都可以思考如何借鉴它们的经验,透过教育来使自己变的更好。
大学的概念
什么是大学?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每个人你都知道大学这个词,但是并非每个人都会去深究它的含义。在我看来, 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和研究中心,而且也应该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同时它还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 (吴军老师的这番话很有借鉴意义,大学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学会与人交流,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优秀的人同行,度过一段我们最美好的时光~)
更有 很多人把大学阶段的学习简单理解成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在这之外的很多东西,以至于毕业时发现自己依然缺乏在社会生存的手段。 (笔者反思了一下,似乎包括自己的很多大学生都面对着这些问题。“名牌大学生”、“海归留学生”找不到好工作多了去了!)
在亚洲人看来,有大学的学位是进入或者维持在较高社会阶层的唯一办法,同时也是获得体面工作和收入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德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问问他们是否一定要上大学,那么很多人会给你否定的答案, 因为在他们看来,上大学是他们进入某些职业(律师、医生、工程师)必不可少的途径,但是并非从事所有的职业都需要上大学。 (工匠、厨师、酿酒师等)
一流的大学里一定能学到很多在二流大学学不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呢?这就是我要谈的大学的概念,或者说是高等教育的理念。(“办学理念”为什么重要呢?)
一 大学的历史
作者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法老神庙、希腊、柏拉图时期的雅典学院、亚历山大建立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中国太学等介绍了古代大学的由来;接着作者又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到法国的巴黎大学介绍了近代大学的兴起。作者说: 如今,当一所大学想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时,是否有充分的管理自由和学术自由至关重要。
二 精英教育
作者从巴黎大学到剑桥、牛津大学为我们论证了高等教育的目的。
作者说: 大学的目的只是培养有识之士,而不是教授谋生的手段。大学的教育应该远离今后的职业和谋生的技能而传授和自然的大道。 (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我一直感觉我们所受的教育太功利化了,我们部分人也太追逐名利了)
在中世纪时,教育体现为对上帝的虔诚,如今则体现为个人内在的修养,这有点像中国儒家宣扬的修身养性。
学生们要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知识来改变社会。用纽曼的话说就是:“我所关心的问题,不仅是永恒的真理,而且是实践和实用。” (我一直这样理解商业的:本质是用更少的劳动为更多的人服务。这里看了这句话,我才意识到我们本质上都是为这个社会在服务。)
大学的另一个目的是获得良知。(和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挺像)
在这些名校看来, 如果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在社会责任感方面能够体现出比他人更强的地方,那么可以相信当他走出大学后,会比那些单纯成绩好的人更容易成为社会的精英。这便是美国各个名校大学精英教育的本质。
三 最好的大学
作者谈了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很多中国的大学校长认为清华北大大致相当于美国中山的州立大学水平,美国的大学教授们也基本认可这个说法。(以前总以为清华北大是世界一流大学,原来是自己的眼界太窄了!)
家长和学生选大学,与其看排名,不如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几个角度去综合地“感受”那些大学。
任何量化的排名方法一旦出现,那些追求排名的学校就会在那些方面刻意优化,而不是花大量精力改进办学质量。 (感觉说的太对了,我们好多大学追求的不是办好教学,更多的是为了评优评先!)
从管理者和学生的角度看,我认为高质量的教学需要具备这样几个因素:教授(和助教)的水平以及他们对教学的投入程度、学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可选择的课程数量。
一些时间经验非常丰富的大师在讲课的时,无意间就能够借着内容发挥,给人以启发,而这些文理学院的教授常常做不到。
我必须要讲的一点是, 一所大学能否让学生生活得开心,并且因此而激发出学生一辈子的学习热情,是衡量一所大学好坏的重要标准。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在大学”学伤了“(这种人非常多),或者对人生产生了负面的看法,则是教育的失败。 (“学伤了”的人真是太多了,回到家感觉好多高中同学现在都不学习了,他们甚至看不下去一篇短文。)
成功的大学经历应该是这样的:当一个学生从某一所大学毕业后,他不需要再把母校的名字天天挂在嘴边;当一个学生从一所二三流大学毕业后,那所学校今后会因为曾经出了这样益而高学生而自豪。这样的大学经历就完美了。 (笔者认为:不论在哪个学校学习,提高自己才是关键!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四 办学理念
作者讲了很多,我将其归为三个:1、科研 2、教学 3、领导能力
学生的发展不止是在学业上,还包括他们如何能从学生成长为“社会的人”。在大学期间,学习课程知识和了解社会同等重要。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业之外的成长,大学课程学习的负担不应该太重,比如不应该占到学生实践的2/3以上,最好像耶鲁那样,只有一半左右,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时间自由发展。(总感觉我们学校专业课满满的,实际效果并不好,而且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学生也总是很疲惫)
斯坦福大学在提供学生的学习环境上和传统名校不同,它的每一堂课都在校园的闭路电视网上有直播,同时向硅谷转播,每堂课都有录像。因此,学生可以不去教室上课,在宿舍里边吃早饭边听课。即使偶尔落下几堂课,也可以到图书馆借录像看,把课补上。 总之,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方便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必要的。 (我感觉有录像可以很好的做课下复习,但是这种方式仅仅适合像斯坦福这样好的大学,毕竟每个能进斯坦福的都很自律,并且很爱学习!再加上斯坦福的评分系统很完备,相反,放到我们国内就不行,你说是什么原因?)
大学不仅要有大师,还要有大楼。 (好的硬件条件是一个好大学的基础。)
艾洛特在哈佛大学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以教为主”改成了“以学为主”,
学生要学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因此本科加上研究生一万人左右的哈佛大学,今天开出了6000门课。(这样的教育理念固然是好,每个人可以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但是我国教育资源短缺必然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尽管我们的教育达不到很高的水平,我仍然认为通过努力可以让自己变的更好)
两类大学,两种高等教育
一 纽曼式的大学
英国牛津运动的大主教和教育家约翰▪纽曼认为 大学应该是大行其道而非雕虫小技的地方 ,并且把这一点作为对大学的基本要求。(纽曼式的大学就是我们熟知的通才教育)
“先生们,如果让我必须在那种由老师管着、选够学分就能毕业的大学和那种没有教授和考试、让年轻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互相学习三四年的大学中选择一种,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为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具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到一起时,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他们互相交流,了解到新的思想和看法、看到新鲜事物并且掌握独到的行为判断力。”
(正如俞敏洪说的那样—— 为什么我们要努力上名校?要与优秀的人同行 )
二 洪堡体系
普鲁士德国的外交家威廉▪冯▪洪堡创建了所谓的洪堡体系(即我们所说的专才教育)。我们中国就是学习的这种体系。这种体系和纽曼的理念完全不同,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要对一个专业有比较精神的了解。
今天,我们很难评价纽曼的通才教育和洪堡的专才教育哪个更好,从找工作难以、见效快慢来讲,无疑是后者更优。不过洪堡教育的体制问题是虽然能培养很好的执行层面的人才(科学家,工程师,医生),但是很难培养出有广阔视野的领袖以及实业家。
要兼顾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延长教育的时间,把教育分为本科的通才和素质教育,以及研究生院的专才教育,别无他法。(如果能兼顾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必定能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但是很多中国家庭花了很多钱把孩子送到美国三流大学学习,最后仍然是什么都不会,回国后也并没有很好的发展)
三 我的大学经历
对作者求学经历有兴趣的可以看这本书。我就我对这一章的学习做一些总结:
1、碎片
化学习。
2、和优秀的人做朋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3、现在的学生有更好的硬件条件,为甚么还不如以前的学生?
4、read和music有时候能给予我们走出困境的力量!
5、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人生能有很大的帮助;而学生也应和老师多交流。
6、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迷茫的阶段,而年轻人真正能做的,不是碰运气找到一条光明大道,而是尽可能地尝试各种可能性。
7、跨专业并非什么了不得的难事。读两个或更多个学位可以学到更多。
8、工作经验对研究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9、拥有求知欲。
10、学会很好的兼顾爱情和学习是可以做到的。
11、数学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很有帮助。
12、一个好学校,好老师对人才的培养功不可没。不仅学好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学到很多治学和为人之道。
13、早早做准备,毕竟很多人已经前你一步。
14、坚持学习,毕竟学习是马拉松,有很多人跑了一半就放弃了
15、有时候运气和努力一样重要。
16、能够客观对待成功的人,在外人看来就能不断地有好运气。
17、一个善于学习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而那时如果他还能够学习,就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了。
18、对于那些硕士生来讲,则要找一个好的城市,因为那里的机会要比偏远落后地区多得多。
以上只是一些我个人的理解,如果有兴趣推荐读一读。
四 剑桥和牛津
美国早期的大学制度源于英国,但是如今英美大学之间的差距已经非常大了。
作者这一章讲了自己和女儿去剑桥和牛津参观的经历
五 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
高等教育是美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世界一流大学大部分都在美国。美国的大学办的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独特的管理模式。
这一章作者对美国大学的管理制度做了一些介绍:教职制度、教授治校的含义、、复杂的管理结构、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分离、管理上的分权、私立大学的收入构成、捐赠的重要性、科研经费和收入、大学的
财政支出、董事会由来、各级董事会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 美国私立大学的办学经费主要靠捐赠。
美国的私立大学时一些独立的学术和研究群体,从招生、教学、到科研和建设教授队伍等、它们在诸多方面皆不受政府的影响,而是按照自己的办学理念行事,因此,它们比公立大学更灵活也更有竞争力。
几乎所有好的私立大学都在管理中长期一贯地坚持它们的办学理念,并不断地与时俱进。可以说,在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上,美国一流私立大学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大学里做的最好的。
六 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和录取
从这一章可以看出 美国的各大私立名校都是并不公平的竞争 ,大家族,校友、教授的孩子比较容易进入好的学校,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尤其是我们亚裔学生的录取率是极低的。当然其背后有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经济上,亚裔对美国的大学基本上只使用不建设(只有很少的捐赠)。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对政治的、对选票得漠不关心等等。所以想要提高亚裔学生在美国私立名校的录取率,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企业家潘石屹和张欣夫妇为哈佛和耶鲁捐款,专门解决中国留学生奖学金问题,这对这两所大学多招收中国学生会有很大帮助。很多人不理解潘石屹和张欣的善举,认为他们应该先捐给中国的大学。但是他们不知道,潘石屹张欣夫妇捐出的几千万美元,对提高全世界华裔的地位,对影响美国高等教育,为整个华裔群体提供更公平的教育机会的作用非常大。 (由此可见,有些网友的看问题太片面,网络成了一个发泄场所,所以谣言止于智者,明辨是非,不盲崇从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必备的能力。)
七——十四 介绍美国著名的私立名校
吴军博士亲自去这些名校参观访问,并拍下了一些具有标志性特点的照片,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大学有: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卫斯理学院、杜克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之前看过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看完之后被作者的大局观深深的震撼着。虽然这本《大学之路》介绍的是一些美国私立名校。但是你还是能从中学到非常多的东西,而且能大大拓宽一个人的视野。
作者在后记里提到: 美国之所以能够稳定发展并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根本原因之一是它先进的高等教育制度,这样的制度不仅为美国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而且吸引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到美国读大学,这些学生大学毕业后大部分又留在了美国。
最后用吴军老师的一句话做结尾:在大学之路上,一个人不在于能走得快,而在于走得长;一所大学不在于每一条路都不肯放弃,而在于能够认准一条路之后,几十年、上百年地坚持走下去。这样,每一个人将都能一辈子受益于教育,而大学也能越办越好。Veritas des Liberty!
新橄榄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相关资料~~
普林斯顿大学
网址:
一、校史简介
普林斯顿玒纽泽西州中部的小镇�早在西元一六九三即有欧陆移民来此定居�然至一七二 四年才将此地正式命名为普林斯顿(Princeton)。后因纽泽西学院迁徙来此,并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此地方以大学城闻名於美并逐渐发展出 大学城特有的人文景观及小镇风格。
普林斯顿大学初名为纽泽西学院(theCollegeofNewJersey)於一七四六年设立於伊利沙白(Elizabeth)�是英格兰北美四大学院之一四学院依成立先后分别是哈佛、威廉玛利、 耶鲁及纽泽西学院)。一七四七年迁至纽渥克(Newark)�一七五六年方迁至普林斯顿而后於一八九六年正式将学校更名为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University)。
就如同其他英格兰在北美殖民地上的学校一般,普林斯顿保有浓厚的欧式
教育学风。创立宗旨上强调训练学生具有人文及科学的综合素养。而最终的目的在透过其特有的教育方式, 以培养出本州及教会引以为荣的学者。这项传统及今仍是校方强调的重点�而彰显宗教的意味 已不复见。毕业校友秉承此一传统,在各行各界崭露头角�使普林斯顿盛名得以不坠。例如毕 业校友中有州长,有好莱坞明星。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校友中有二位曾担任美国总统:他们是麦 迪逊总统(JamesMadison,1771)及威尔逊总统(WoodrowWilson,1879)。在学术方面也因 教学相长之故。历届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中,就有八位是普大的教授�著名的相对论大师爱因斯坦 亦曾於此任教并从事高等研究。虽然欧式学风深深影响著普大但在英格兰殖民地上所点燃的独立战争也一度使普林斯顿成为战争要地。例如校园中目前作为行政大楼的拿莎堂(NassauHall)在独立战争中数度被独立盟军或英军作为军营及医院的据点。一七八三年十三州联合代表大会 (ContinentalCongress)於拿莎堂召开,盟军领袖华盛顿莅此致赠五十枚金币给普林斯顿大学,以表彰其在战争中的贡献。这种欧式殖民与独立战争的历史冲击使普大的学风更具传承与创新的双重风格。
这种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的风格更一览无遗地展现在二○○○英亩的校园建筑中。举凡哥德式的校舍殖民风格的英式建筑或者是当代名家的结构设计,皆是访者驻足的焦点,而使校园宛如一座活生生的建筑博物馆。参访之际亦不难寻到名中国建筑师贝聿铭先生精心设计的作品(SpelmanHall)。
二、系所介绍
普大大学部共设有六十三个系及各种系际合作的学习课程;研究所则设有五十多个系及三所 专业研究学院。研究所自一九○○年规模初定以来� 即著重人文、科学及工程等博士人才的培养。除了三所专业学院於博士学位之外另设有硕士学位外,其他各系除了近东及苏联研究和艺术考古音 乐学系偶授有硕士学位�其他各系皆一秉其培养理论人才的初衷,不授予硕士学位,这种倾向可能是台湾留学生人数在研究生总人数中不显著的原因之一。
虽然理论研究是普大的学风特色,但其仍於学用相辅的信念下创立科际整合的专业研究院。 一九一九年成立
建筑学院(theSchoolofArchitecture) 强调硬体规画及建筑环境的设计。并期藉由政治、经济、社会、行为等学科的薰陶使设计理念能与当地居民及环境相结合。一九二一年另设立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theSchoolof EngineeringandAppliedScience)�其下共设有五个系�分别是化工系(Chemical Engineering)、电机系(ElectricalEngineering)�
土木工程和作业研究系(Civil Engineering&OperationResearch)�电脑科学系(ComputerScience) 以及机械航空工程系(MechanicalandAerospaceEngineering) ;最后成立的专业学院则是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theWoodrowWilsonSchoolof PublicandInternationalAffairs) �成立於一九三○年。玒为一政治经济和历史科际整合的培训计画,目的在培养具通才知识的公共行政和国际事务专业分析人才。
普大向以理论研究见长。纵使设有三专业学院,但仍於系际理论探讨的范畴之内,因此资本 主义就业カ场的专业学院--商学院、
法学院、医学院�仍无法於此竞足一地。普大排除了三大扩充学校经费来源的招生机会�为其学术风格依 然保持理论倾向,并且使纯朴校风得以维持,这一特色是其他常春藤盟校或新近崛起的名校所无法向及的。
三、研究设备
研究设备及图书资料是普大另一值得称道之处。全校共有五百万以上的藏书�三百万的微缩 片(microfilms)�三万多种当代期刊及各项珍贵手稿及文献资料分别收藏於总图书馆 (FirestoneLibrary) 及其他廿二个专业性系院图书馆。葛斯德东方图书馆提供了此地东方学生慰解乡思的一个好去处馆藏中除了东亚各国古典及当代学术研究文献外另有古典及当代小说多册是课余之暇的好去处。
学校中电脑设备完整,小至个人电脑,大至各种电脑工作站及电脑网路一应俱全。并且可与 世界一千四百个大学及研究机构连线,使得资料的撷取及处理迅速正确。校园中另设有历史博物馆�馆藏以地中海、西欧、中国、美洲及拉丁美 洲地区的艺术及
雕塑为主。此博物馆兼具研究、教学及典藏的功能。是学生开启知识宝殿的好去处。
普大另一校区法瑞斯特校区(JamesForrestalCampus) 是电浆物理及航太工程研究的所在�著重於高速、高温、高能、高压等基本现象之研究。理工学院学生可就此优越研究设备之便�从事更高深之研究。
四、校园近况
1995-96学年普林斯顿大学部约有学生四千六百人。研究生一千八百人,教师总数约有九百五十人左右;其中研究生并不担任讲课的任务。学生分别来自全美五十个州及世界六十三个国家。外籍研究生约占总研究生人数的百分之卅五。所有外籍学生中以中国大陆高居第一位,约为总外籍学生的五分之一。台湾留学生仅为全研究生的百分之二,占外籍研究生的百分之五。约与日本、韩国、英国之留学研究生人数相当。同居第四位来此之台湾留学生全为研究生,且以主修理工科为主。
普大年经费约为五亿三千万元,全由大机构或私人捐助�研究生中约百分之九十学生可获得 奖助学金的补助。研究生於无财力之虑下,可专致於学业及研究。一般博士学位取得约为七年左右。然近年来校方竭力促学生缩短取得博士学位的年限�目前平均约为五年六个月。普大因大学城之利且声誉宏伟,许多研究机构或公司纷纷设立於其附近或外围,以就近取才或从事建教合作诸如AT&T,Lucent贝尔验室(BellLab),Mobil,DavidSarnoffResearchCenter, NEC,Squibb及教育训练及测试中心(ETS) 等皆设立於此�一方面提供了知识及文化上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根据一九八八~八九年校方针对博士毕业生所作的调 查研究显示�二百二十七位受访者中,有一百五十五位就业於学术研究部门,而五十八位则为非学术部门。就业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四,足以显示普大学术声望之所在。
五、生活与休闲
普林斯顿虽为乡间小镇�但镇上仍不乏有各项艺文活动,除了音乐会及芭蕾舞
表演外�也常有重大的演讲及展览,如前日本首相海部、美国总统柯林顿莅校演讲�吸引大多数媒体来此采访。同时普林斯顿居南北二大城中点北及纽约不过五十五哩南至费城亦仅四十五哩�交通便捷,因此居住於此,不仅享有城乡的安逸宁静,也可享受大都会购物休闲等文明之便。对於百老汇秀或艺文讯息的掌握乃轻而易举。
普林斯顿繁华之处莫过於其商业街(NassauStreet) 。风格独特,其建筑物大致与普大维持一致的风格。欧风浓厚,设计典雅,欧式精品服饰垂手可得。即使较低价位的日常用品也陈列於街上之商店中。只是你会发现平日庸俗展售的 Woolworth及BergerKing,在此都有他们独特 的风貌。漫步其街,没有拥挤没有喧哗,是购物上很大的享受。此外,吃中国菜,买东方食品,亦可在街上寻访一二�但如有闲情,亦可驱车至附近城镇选购。车程不过十~二十分钟。因此选有一部可以代步的汽车是此地留学生的生活,需要和享受。但绝非为必需。因为学校於夜间有免费的专车接送於宿舍及校园之间白天虽可以脚踏车或步行至街上选购,但冬日寒风刺骨雪地履冰,其恼人之苦,不可不虑。况且久居小镇�值留学之便至外地访友或增广见闻�是假期中最大的乐趣,是否有一部车就成为考虑的焦点 了。
由於普大台湾留学生人数并不多,因此同学间来往密切,连络方便,举凡迎新、送旧及年节 各项活动、聚会�出席率常高达九成以上。虽然人数少,但留学生的各项服务,亦办理齐全�如新生接机,凡与学会直接联络者,必可获致温馨的接抵小镇,平安及快乐地展开留学生涯。对於往后 环境的适应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台湾同学已以中国研究生同学会(TheChineseGraduate StudentAssoication)名义正式向校方提出登记 使得校方对这个人数不多但活动力旺盛的社团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也使同学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校方合办的活动,促进学校对台湾留学生的重视。
普林斯顿虽是小镇,但丰富的史螺及学术盛誉,值得在留学生生涯中细心体会,慢慢摸索。 进入这座宝山,必可丰富你精神上、生活上及学业上的需要。�让你日后有咀嚼不完的故事及回忆!
六、备注
普大研究生年录取率约为七取一,其申请程序与一般大学无太大差异。大抵是TOFEL五百五十分以上,三封介绍信及个人自传、成绩、一般英文能力评估、专业GRE 视系别而定�有些系甚至要求附上个人作品。一般申请截止日期为一月上旬。有兴趣者可与下列地址或电话联络∶
OfficeofGraduateAdmissionPrincetonUniversityP.O.Box270Princeton,
NJ 08544-0270U.S.A.
URL:
TEL:(609) 258-3034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有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新橄榄(https://www.xgl.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有哪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的相关内容。
普林斯顿大学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普林斯顿大学与附近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共同构成了世界著名的理论研究中心,对基础数学、理论
物理学、
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影响深远。长久以来,普林斯顿大学致力于精英教学,它不仅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和悠久的院校历史,还被称为是美国最富有的大学,众多的毕业生向学校捐款,使得普林斯顿大学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教育。除了在教育上的高投入,普林斯顿大学还有现象学生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下面我为您详细介绍。
一、普林斯顿大学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园周边
普林斯顿大学的北侧有一条小商业街,叫Nassau Street,街上的星巴克,书店,普林斯顿大学商店等店铺都是我们课余时间常去的。街上的普林斯顿大学商店是普林斯顿大学最大的纪念品商店,里面有普林斯顿主题的各种系列产品,包括衣服毛巾钥匙链冰箱贴杯子毛绒玩具篮球巧克力……反正如果想送人的话是有很多选择的。
二、普林斯顿大学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宿舍
普林斯顿大学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其紧密结合的住宿社区,不同的住宿学院里有各种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如剧院,影音室,自习室,活动室等大范围的活动空间;音乐厅、舞蹈练功房、艺术厅、瑜伽练习室,甚至是有乒乓球和桌上足球设备的娱乐室;还有餐厅,咖啡馆,会议室,自习室,图书馆,洗衣房等。
食堂位于普林斯顿大学的洛克菲勒学院(Rockefeller College),每天的早中晚三餐都在那里吃,食堂环境很古典,尤其是用餐的地方十分经典,就如哈利波特的拍摄地一般(虽然并不是)。餐食总体的质量还不错,有主食,有沙拉,有饮料,有甜点和冰激凌。
三、普林斯顿大学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园活动
开学典礼,每年秋天在学校教堂举办,传统意义上标志新的学年的开始。在整个学年过程中,还有包括:马丁路德金日,国际节日和大学庆典等活动,来自整个学校,不同学院的学生都会齐聚一堂。在每学年结束的时候,Reunions每年都会吸引校友和他们的家人,约20000人到场;毕业典礼的时候,本科生和研究生也会在Nassau Hall前的草坪上隆重地接受毕业证书的颁发。
四、普林斯顿大学丰富多彩的活动-体育与健身
普林斯顿大学是一所NCAA联盟甲级院校,同时也是常春藤联盟中的一员。男女学生在38个不同的项目,35个不同的俱乐部队中锻炼。所有的本科生中,有超过一半参与校际代表队以及俱乐部之间的竞赛。与此同时,大约有300支队伍参加校内的运动项目,安排包括住宿学院,eating俱乐部,独立组织,教职工参与竞赛。
五、普林斯顿大学丰富多彩的活动-美术馆
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Princeton Univeristy Art Museum)是普林斯顿大学里一定要去的一个地方。这里的美术作品遍及全球(当然也包括中国),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1750年。美术馆虽面积不算大,但有着涵盖古代到现代的92000多件藏品,在里面逛两个小时都看不完。
以上就是新橄榄网整理的我们为什么上大学|《大学之路》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新橄榄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新橄榄:
www.xgl.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